10月8日至28日,我很荣幸作为骨干教师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为期21天的赴德研修国培项目。本次出国研修是省教育厅的精准扶贫项目,23位成员来自省内职业院校的校长、书记和骨干教师,重点偏向湘西、怀化、张家界等地区,主要目的学习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德国工业4.0和职业教育教学法等,借鉴先进经验促进学校乃至湖南职教发展。
一、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
德国在制造业的卓越成就归功于德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大量投入,尤其是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为德国培养了大批量的技工人才。研修团队深入到德国工商联合会(IHK)、职业院校和合作企业,深度了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政策文件和法律保障:所有企业都是IHK等联合会会员,IHK制定职业标准和课程框架,督导协调职业教育的实施过程,独立认证职业资格证书,评估企业和学校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办学资质等。
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学生都是由企业招聘,签订劳动合同的准员工,原则上一周三天半在企业上岗实践,一天半在学校理论实训,企业支付学生的培训费、生活费和保险等。根据专业不同,二年半或三年半学生毕业要通过职业资格证考核后才能到公司就业。
为保证教育质量,双元制职业教育师资要求高,学校理论教师必须硕士毕业,有企业实践经验,通过教学法考试才有资格。企业培训师除了工作经验外,还要通过IHK资格认证。学校理论(20人左右)和实训都是小班制(10人左右),每名学生实训都有工作台,小组协作或独立完成项目任务,实训室场室较小,但设备先进,工位摆放有序,干净整洁,7S整理很到位。
德国中学生60%以上愿意就读职业院校和培训从事技工工作。因为德国社会崇尚尊重技工。德国企业家认为,一流的产品需要一流的技工来制造。德国技工的工资普遍较高,他们在社会上同样享受其他“高等职业”所拥有的声誉和尊敬。德国的工匠精神就是严谨、规范、一丝不苟,无论是工程师还是普通的技工,每人都有一手绝活。同时德国的教育通道对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均非常畅通。从事技工的人,也可以申请进入应用技术大学继续深造,毕业后拿到国家承认的硕士文凭。同时国家有职业康复机构进行免费转岗培训,让每个再就业员工能很好适应新的岗位。
二、德国工业4.0
工业4.0是由德国政府《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中所提出的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它利用物联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人化的产品供应。工业4.0旨在通过智能工厂、智能生产和智能物流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
德国各企业和职业学校积极合作试点共同建设工业4.0的实训室,让学生充分了解工业4.0的广泛应用和实践,促进职业学校学生适应工业4.0的发展,积极应对末来企业的需求。德国大中型企业中大多数的流水生产线基本上都由智能机器人按流程作业,提升了产品工艺和劳动效率。例参观的奔驰公司的汽车装配车间90%的工作都是智能化生产,只有10%的技术员对设备进行调试和维护。因此企业在招聘员工时很注重学生的信息化职业素养,以便对接到工业4.0。
三、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的职业教育是将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在一起,强调“为了行动而学习”和“通过行动来学习”,让小组团队通过“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在“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习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同时,职业行动导向按职业任务设置构建“学习领域”,一个“学习领域”的组成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等三个部分。一般来说,每个职教专业的课程由10至20个“学习领域”组成。
研修团队在哈博尔格学院认真学习德国职业教育的行动导向教学法,通过小组协作完成“中国高铁动画”制作项目,体验情境教学中的获得信息、规划、判断、实施、检查、反馈等环节,行动导向教学目标不注重结果,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学习能力、社会能力、方法能力和个性化能力等,促进学生的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德国研修受益匪浅,开阔了眼界,体验了文化,提升了认识,更新了观念,明确了责任,我要将所看、所想、所思等积极应用到学校教育改革上,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应用于产教融合里等,为促进学校卓越发展努力。




|